第三点感受是更能明白“正规军”与“野球党”的内核差距。我之所以能够在大半年内完成直改横的小目标,拿到“直道超车”的小成就,一方面是得益于这几年通过阅读一些乒乓球方面的专业书籍,以及从国球汇等网络平台获取了比较系统的乒乓球训练知识,另一方面也是自己在直改横的过程中坚持了相对以前而言更为规范的的练习方式,两者相互影响,基本上做到了“知行合一”。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感慨颇多。正规的专业架子,经过无数先贤的探索和拓宽,可谓是直抵罗马的阳关大道;而业余球友自行摸索的野路子,大概率会是崎岖难行的羊肠小道。哪怕是“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有进境快慢之分。当然,如果你更在意的是沿途的风景,单纯体会“乒乓之旅”的乐趣,那也无可无不可。只是我虽然已过而立之年,但是尚未能够抛开“胜负”二字的执念,去享受那一片云淡风轻。
练乒乓球如登高望远,上一层楼观一层的景,自身能力不到,那高处再旖旎的风光是无法欣赏到的。我自己以前打球连续性差,过于追求单板杀伤力,信奉“能一板打死的,绝对不拉第二板”。而直到不久前的某天,我在天时地利人和之下,生平第一次比赛时在中远台连续拉冲5大板,赢得周围吃瓜群众一片叫好,那种成就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第四点感受是练球的氛围很重要。“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打球是需要对手的,练球是需要搭档的。这一路走来,除了自己徒手挥拍搭建基础动作框架,单球、多球这些基本功的训练都离不开周围球友们的鼎力支持,还有几位有直改横经历的“前辈”向我介绍了他们的经验,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
我一直坚信一个理念:“喜欢打乒乓球的人,人品都不会差”。所以,大家要珍惜陪自己练球的球友们,能遇到他们是缘分,更是福分。
当然直改横也不是没有坏处,最直接的坏处就是,要烧的底板、套胶更多了(钱包君已经在哭泣)……
我理解的直改横,是自己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换个角度看风景,也挺好的。我并没有感觉失去什么,比如对旋转的理解,对来球的感觉,基本的技战术框架,这些都是自己以前打直板时攒下来的宝贵财富,谁也拿不走的那种。再说换了横板打法之后,也可以喜新不厌旧,偶尔换回直板打法,也会品尝到不同的味道。
最后,我结合自己直改横的经历,尝试分析一下可能适合直改横的人群:
第一类人群,就是因身体伤病不适合继续打直板的球友。比如我就是因为手腕有伤才决定直改横的。业余球友们打乒乓球球原本就是为了身体健康,如果因为打球而导致伤病那就有些舍本逐末了。而且,会受伤说明使用身体的方法不对,伤病是身体发出了“此路不通”的信号,再继续蛮干下去只会雪上加霜。不如换个方向,及时止损。
第二类人群,我觉得球龄不是很长,同时希望能在乒乓球上出一点成绩的年轻球友们。不可否认,在40+大球时代,横板两面反胶依然是最符合潮流,最容易出成绩的的打法,是难度系数相对较低的玩法。而直板打法想要出成绩,首先在身体条件、头脑灵活、意志坚定等方面的要求就要更为严苛,而且在没有系统训练、没有教练指导的情况下,比较容易走上“野路子”,自身的“天花板”也比较低。
第三类人群,是直板反手全横打的球友。直板横打技术从本质上来说还是模仿横板的反手技术体系。而模仿者要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难度系数不小。业余球友原本打球、练球的时间相对来说就比较少,花费相同的时间、精力练习直板横打相较于练习横板的反手,可能会有些事倍功半。而直板反手全横打其实已经在大的发力结构上与横板反手趋于一致,过渡到横板会很顺畅。
另外,哪怕不是为了直改横,通过练习横板的反手技术,对于加深对直板横打的理解也是会有触类旁通的效果。在以前国家队的训练视频中,现役国手直板横打技术最好最全面的薛飞,也曾练习过横板的反手技术,证明这条路还是具有可行性的。
直横双修刀剑错,银球飞舞品江湖。直改横这个话题,到此就暂时告一段落了。最后还是要啰嗦一句,直板打法和横板打法并无高下之分,作为业余球友,找到只属于自己的那一份乐趣,才是最重要的。哪怕是左右开弓、直横兼修、削攻俱佳、反胶颗粒通吃,那也是可以大胆尝试一番的,业余乒坛还是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最有味道。
本文为@枫彧 原创,国球汇经授权发布
欢迎更多球友在国球汇发表观点、分享心得
投稿事宜请添加微信号:pingpang3333
*乒乓球技术博大精深,斯帝卡邀您共赏精彩好文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