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评委团队】2025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

国际评论家将奥古斯丁・杜梅与20世纪伟大的小提琴家相提并论,称他为”伟大的古典风格家”,他为德意志留声机公司录制的杰出唱片更巩固了这一声誉:与玛丽亚・若昂・皮雷斯合作录制的贝多芬全套奏鸣曲”绝对可以与格鲁米欧/哈斯基尔、梅纽因/肯普夫或帕尔曼/阿什肯纳齐的唱片相媲美”(《国际钢琴》);勃拉姆斯三重奏中”杜梅的演奏中明显带有米尔斯坦的痕迹”(《留声机》);与萨尔茨堡室内乐团录制的莫扎特协奏曲”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有史以来最精美的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唱片之一”(《古典CD》);他在其中”证实了他是一位杰出的莫扎特诠释者,如同在他之前的斯特恩或格鲁米欧一样”(《古典音乐》)。

奥古斯丁・杜梅首次被公众发现是因为他与赫伯特・冯・卡拉扬的会面、与柏林爱乐乐团的音乐会以及为华纳录制的唱片(门德尔松、柴可夫斯基、圣桑和拉罗的协奏曲)。此后,他陆续与欧洲顶级乐团合作演出,包括柏林爱乐乐团、巴伐利亚广播乐团、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英国爱乐乐团、英国皇家爱乐乐团、法兰克福老歌剧院乐团、苏黎世音乐厅乐团、瑞士罗曼德管弦乐团、巴黎管弦乐团、法国国家管弦乐团、马勒室内乐团、萨尔茨堡室内乐团,以及与俄耳甫斯室内乐团、新日本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KBS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指挥包括小泽征尔、科林・戴维斯爵士、克里斯托弗・冯・多纳伊、夏尔・迪图瓦、根纳迪・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安德鲁・戴维斯、大卫・津曼、尤里・特米尔卡诺夫、库尔特・马祖尔、沃尔夫冈・萨瓦利施、库尔特・桑德林、伊万・菲舍尔、余隆,以及新一代的顶尖指挥家,如丹尼尔・哈丁、艾伦・吉尔伯特、罗宾・蒂恰蒂和马克西姆・叶梅利亚尼切夫。

除了国际小提琴演奏家的职业生涯之外,奥古斯丁・杜梅也是一位非常活跃的指挥家,无论是在舞台上还是在唱片中。他经常受邀指挥英国室内乐团、新泽西交响乐团、华沙交响乐团和新日本爱乐乐团等乐团。自2011年起,他担任关西爱乐乐团(日本大阪)的音乐总监。自 2004 年起,他一直担任布鲁塞尔伊丽莎白女王音乐教堂担任驻堂大师,指导极具天赋并在享有盛誉的国际比赛获奖的小提琴家。

电影制作人杰拉德・科尔比奥制作了一部关于他的纪录片:奥古斯丁・杜梅,在心上放任踪迹。他的唱片约有四十张,其中大部分都获得了著名奖项(留声机奖、音响发烧友试听奖、德国唱片评论奖、唱片大奖、唱片学院奖),由华纳古典、德意志留声机和 Onyx Classics 等唱片公司发行。

继指挥关西爱乐乐团录制两张唱片,并与钢琴家路易斯・洛蒂合作录制两张CD——一张是”当代伟大小提琴家之一”录制的弗兰克和施特劳斯小提琴奏鸣曲(《斯特拉迪》杂志)和一张”值得珍藏的唱片”——之后,奥古斯丁・杜梅重返协奏曲曲目领域:与华沙交响乐团合作录制贝多芬协奏曲,与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和长野健合作录制巴托克第二协奏曲。他的最新唱片献给门德尔松:奏鸣曲、与乔纳森・福内尔合作录制的无词歌,以及与奥菲斯室内乐团合作录制的协奏曲。

他的下一张唱片将致力于演奏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奏鸣曲和帕蒂塔。奥古斯丁・杜梅演奏的是一把1743年的瓜奈利・德尔・杰苏小提琴,这把琴曾是列昂尼德・科冈的小提琴。

俞丽拿教授出生于上海,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是中国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 1959年,”梁祝小提琴协奏曲”首演,年仅18岁的俞丽拿担任小提琴独奏,一举成名。她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唱片发行量多达二百多万张,是中国器乐唱片发行量最多,影响面最广的唱片,为此她获得了中国首届金唱片奖。此后,她多次与BBC音乐会管弦乐团、俄罗斯爱乐乐团和上海交响乐团等乐团合作录制了这首协奏曲。

1960年,俞丽拿在”上海女子弦乐四重奏”(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弦乐组合)中担任第一小提琴,参加在德国柏林举行的第二届舒曼国际弦乐四重奏比赛中获奖。这是中国首次在国际弦乐重奏比赛中获得成功。她经常在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和中国的乐团举办独奏音乐会或担任独奏。

1962年,俞丽拿被聘为上海音乐学院教师,现任该学院小提琴、中提琴系主任和小提琴教授。她的许多学生都曾荣获帕格尼尼、梅纽因、柴可夫斯基、维尼亚夫斯基、仙台、利皮泽和西贝柳斯国际小提琴比赛的大奖。余教授经常受邀在世界各地的主要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作客。

俞丽拿教授定期在美国、加拿大、以色列、澳大利亚、日本和中国各地举办大师班。余教授曾担任许多著名国际小提琴比赛的评委,包括1998年和2007年在俄罗斯莫斯科举行的柴可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2006年在波兰波兹南举行的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以及在德国、意大利、奥地利、丹麦、南非、日本、韩国和她的祖国中国举办的众多国际比赛。

俞教授于1993年创立了俞丽拿小提琴基金会,旨在培养有才华的年轻小提琴家。

1993年,她成立了中国第一个以艺术家名字命名的”俞丽拿小提琴艺术基金”,以推动中国小提琴尖端人才的培养。她还应邀在国际、国内进行频繁演出。

俞丽拿教授是第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荣获全国高校”名师奖”、”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劳动模范”、”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教育功臣”、”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和文化部命名的”优秀专家”。

现任香港小交响乐团乐团首席的格德霍特生于澳洲布里斯本,12岁获全额奖学金入读英国曼奴轩音乐学校,并先后入读皇家北部音乐学院及曼彻斯特大学学习小提琴,师事曼奴轩。此外,他也是多个重要奖项得主,包括1996年荷兰查尔斯‧赫南国际室乐大赛首奖。

格德霍特经常亮相于世界各地著名的国际音乐节及音乐厅,曾与李尔、罗森、科瓦切维奇、奥蒂斯、哥连斯、贺力加、曼奴轩、朱仁拿、威斯帕维及戴柏图合作演奏室乐。他也曾与多个乐团合奏协奏曲,包括瑞士利斯室乐团、BBC苏格兰国家乐团、香港小交响乐团、德国耶拿爱乐乐团、昆士兰交响乐团、阿得莱德交响乐团及塔斯曼尼亚交响乐团等。

格德霍特亦是当代音乐的出色诠释者,曾首演及谱写多首当代作品,合作过的作曲家包括彭德雷茨基、泽纳基斯、伯特威斯尔、斯摩里及杜蒂耶。他也是一位作曲家,15岁参加BBC青年作曲家大赛,成为最年轻的一位晋身决赛的参赛者,翌年获昆士兰爱乐乐团委约创作及首演他第一首正式的管弦作品。其后他于曼彻斯特大学随卡斯肯继续进修作曲,并于国际音乐家研讨会中,随库尔塔克钻研室乐,他也曾参加德国当代作曲大师施托克豪森的讲课,对其创作之思路启迪甚深。

格德霍特的作品亦曾被纳殊乐团、澳洲弦乐四重奏、澳洲新生代乐团、萨科乐团等在欧美及亚洲等地演奏、录音和广播。近期曾获香港小交响乐团及其客席表演者演奏的作品包括:为小提琴及定音鼓而作的《人体考察三例》、为独奏小提琴而作的《向巴赫致敬》、《圣母颂》,以及《描绘斯摩里的四首练习曲》:”写给五指”。格德霍特的作品由澳洲音乐中心代理。

格德霍特于1998年加入澳洲弦乐四重奏,并曾获澳洲、日本及欧洲等地的乐团邀请担任小提琴独奏及领奏。他曾于阿得莱德大学艾尔德音乐学院和澳洲音乐学院任教,亦于世界各地举办大师班,并曾为ABC Classics、Tall Poppies 和Melba等品牌灌录唱片。他使用的是1769年格里安诺名琴。

格莱美奖得主小提琴家珍妮佛.柯以其激情澎湃、气势恢宏的表演而闻名,其精湛的技艺和技术实力令人赞叹。她是一位具有前瞻性思维的艺术家,致力于探索广泛而多元的曲目。她通过一系列委托创作的项目拓展了当代小提琴的演奏曲目,并首演了100多部专为她创作的作品。

本乐季,柯氏将担任肯尼迪中心福塔斯室内音乐会艺术总监,这是她担任该音乐会艺术总监的第一个完整乐季。本乐季的一大亮点是名为”美国之声”的全天沉浸式音乐节,将呈现 40 多部作品的首演,作品由卡洛斯・西蒙、安吉丽卡・内格隆、维贾伊・伊耶、妮娜・杨、大卫・路德维希等作曲家创作,并由茱莉亚学院的学生和国家交响乐团青年研究员表演。在福塔斯乐季的闭幕式上,柯氏演奏了巴赫的小提琴独奏奏鸣曲和帕蒂塔全集,这被认为是小提琴创作的巅峰之作。此外,本乐季,柯氏还将与纽约弦乐团和海梅・拉雷多在卡内基音乐厅合作演奏巴伯的小提琴协奏曲,这也是她在该音乐厅首演 25 周年。她在美国国会图书馆策划并表演了一个由塔尼亚・莱昂进行世界首演的项目,并继续表演她广受好评的独奏和二重奏委托项目的作品。

另外,柯氏继续创作她的”新美国协奏曲”系列,这是一个持续多个季度的委托项目,旨在通过委托多位不同作曲家创作,探索小提琴协奏曲的形式及其与当代社会关注和议题的艺术互动潜力。

柯氏曾与世界各地的乐团合作演出,包括纽约爱乐乐团、洛杉矶爱乐乐团和赫尔辛基爱乐乐团;克利夫兰交响乐团、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明尼苏达交响乐团和伦敦爱乐乐团;以及亚特兰大交响乐团、巴尔的摩交响乐团、波士顿交响乐团、BBC交响乐团、芝加哥交响乐团、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国家交响乐团、新世界交响乐团、NHK交响乐团、都灵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交响乐团和新加坡交响乐团。高氏曾被《美国音乐年鉴》杂志评为2016年度乐器演奏家,并于2019年被美国作曲家管弦乐团誉为”自然之力”。她还曾荣获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金獎、音乐会艺术家协会比赛以及艾弗里・费舍尔职业发展奖。

她拥有欧柏林学院英语文学学士学位,并就读于柯蒂斯音乐学院,期间与海梅・拉雷多和菲利克斯・加利米尔密切合作。她是一位活跃的讲者、教师,同时也是 Cedille 唱片公司的录音艺术家。此外,柯氏还是ARCO合作社的艺术总监,这是一个由艺术家驱动的非营利组织,旨在通过受我们周围的想法和社区启发的音乐对话,加深我们对世界的理解。

拉脱维亚小提琴家维内塔・萨雷卡的职业生涯丰富多彩,涉猎广泛,曾担任独奏家、柏林爱乐乐团首席小提琴手、阿特密斯四重奏四重奏首席、教授和赛事评委。维内塔・萨雷卡曾荣获2009年伊丽莎白女王小提琴比赛桂冠,并多次荣获回声古典音乐奖,是柏林爱乐乐团历史上首位担任首席的女性。除了音乐会演出外,维内塔还在柏林艺术大学教授室内乐,并担任全球最负盛名的小提琴和室内乐比赛的评委。维内塔・萨雷卡演奏的乐器是一把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1683年),这把琴由鲁吉耶里基金会慷慨借予。

维内塔・萨雷卡出生于拉脱维亚尤尔马拉,五岁时便在家乡开始跟随奥贾尔斯・卡尔宁斯、哈维娃・迪门斯坦和安妮特・兹瓦伊格兹内学习小提琴。她在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师从杰拉德・普莱,并在伊丽莎白女王音乐学院师从奥古斯丁・杜梅。萨雷卡曾参加过伊达・亨德尔、伊夫里・吉特利斯、扎哈尔・布隆、毛里西奥・福克斯和谢尔盖・克雷洛夫等大师的大师课。2009年,萨雷卡荣获布鲁塞尔伊丽莎白女王大赛桂冠,此后,她多次受邀担任伦敦爱乐乐团、比利时国家交响乐团、北京交响乐团、安特卫普交响乐团、里斯本爱乐乐团、拉脱维亚国家交响乐团和伦敦室内乐团等知名乐团的独奏演出。她曾与安德里斯・尼尔森斯、帕沃・雅尔维、保罗・古德温、吉尔伯特・瓦尔加、让-贝尔纳・波米耶和热拉尔・科尔斯滕等指挥家在卡内基音乐厅、柏林爱乐音乐厅、悉尼音乐厅、华盛顿肯尼迪中心、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北京国家大剧院和大阪夷隅音乐厅等著名舞台上合作过。

维内塔・萨雷卡是柏林爱乐乐团历史上首位担任首席小提琴手的女性。她经常受邀担任波士顿交响乐团、阿姆斯特丹音乐厅管弦乐团、汉堡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布鲁塞尔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和布鲁塞尔爱乐乐团的客座首席小提琴手。2010年至2013年,她担任安特卫普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手。她还曾带领过维也纳爱乐国际青年管弦乐团、里加节日管弦乐团和桑坦德国际节日管弦乐团。

维内塔・萨雷卡自2013年起在柏林艺术大学教授室内乐。2024年,她成为拉脱维亚雅泽普斯・维托尔斯音乐学院的荣誉教授。2013年至2020年,她担任比利时伊丽莎白女王音乐教堂的驻堂大师。她也曾在悉尼和墨尔本音乐学院、伦敦皇家音乐学院、纳什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耶路撒冷音乐中心和魏克尔斯海姆国际室内乐课程开设大师班。另外,她曾受邀担任伊丽莎白女王小提琴比赛、日内瓦国际室内乐比赛和中国哈尔滨勋菲尔德弦乐比赛的评委。

用工具条上的滑动序列来设置内容。

罗曼·金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话题的小提琴家之一。这位来自科隆的年轻演奏家因配戴半张脸佩戴棱镜玻璃而闻名于世,并受到小提琴界传奇人物的推崇。

作为独奏家,金因其爆发力十足的音色、精湛的技艺、无可挑剔的技巧以及纯粹的音色之美而备受评论界的赞誉。为了满足自己对乐器的极致追求,金不断拓展乐器的技术边界。他追随尼科洛·帕格尼尼的足迹,能够用自己的乐器演绎巴赫《咏叹调》的各个声部——金演绎的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在2011年为他赢得了国际认可,甚至在他开始全球巡演之前,这段视频在YouTube上的观看次数就已超过70万次。

他于 1991 年 10 月 11 日出生于哈萨克斯坦巴尔喀什的一个具有鞑靼、白俄罗斯和韩国血统的家庭。他从五岁开始学习小提琴。罗曼七岁时,他在地区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一个月后又赢得了在阿拉木图举行的共和国比赛冠军。2000 年 2 月,他进入莫斯科国立音乐学院附属中央特殊音乐学校,成为俄罗斯联邦功勋艺术工作者图尔恰尼诺娃·加林娜班学生,也是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基金会的奖学金学生。2002 年,他赢得了第一届俄罗斯扶轮国际儿童音乐比赛冠军。他曾参加过马克西姆·文格洛夫、美岛莉、刘易斯·卡普兰、米里亚姆·弗里德和吉顿·克莱默的大师班。

2008年,16岁的罗曼·金考入科隆音乐学院,师从维克托·特列季亚科夫。2012年,他荣获意大利第28届瓦尔塞西亚音乐节一等奖。作为科隆国际音乐比赛(2011年)的冠军,他曾与科隆WDR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出。金演奏了亚历山大·哈津制作的实验小提琴(2015年)。

金专注于浪漫主义时期的小提琴协奏曲和小提琴大师作品。他深入研究了传奇小提琴家帕格尼尼的弓法和指法技巧,并像帕格尼尼一样为多部音乐作品创作了新的编曲。金还表示,吉米·亨德里克斯也是他的灵感来源之一。

作为一名创新者,他不断开发新技术来满足自己的创作理念。他发明了一种新型琴弦,并将其应用于所有演出,并尝试使用上述他于2014年发明的棱镜眼镜。自2016年以来,首尔(韩国)和新维德(德国)的科学家一直在研究这种装置,结果表明它可以激发大脑活动,增强感官,并提升自控力。

被美国及欧洲媒体赞为 “无懈可击的小提琴大师”;“超越她的所有对手”;“我们这个时代最重要的新秀小提琴家”,杨天娲近年穿梭世界各地演出及录制唱片,好评如潮。

频繁合作的乐团包括欧洲著名的英国皇家爱乐乐团、伦敦爱乐、BBC广播爱乐、维也纳广播交响乐团、西德广播交响乐团、柏林德意志交响乐团、德国巴伐利亚国家歌剧院、德国科隆爱乐乐团、德国法兰克福广播交响乐团、芬兰赫尔辛基爱乐乐团、雅典国家交响乐团、西班牙皇家 Navarra 交响乐团、波兰华沙爱乐乐团、斯洛伐克国家爱乐;北美顶尖的美国底特律、巴尔的摩、西雅图、加拿大温哥华交响乐团;另有澳大利亚悉尼交响乐团、新西兰国家交响乐团、俄罗斯圣彼德堡交响乐团、中国爱乐、中国国家大剧院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上海交响乐团、澳门交响乐团、马来西亚国家爱乐乐团等。此外她也多次受邀于著名音乐节举办独奏音乐会,并于多个欧洲国家广播电台举办现场直播的独奏音乐会,以及在著名的纽约林肯中心,柏林爱乐大厅, 巴黎的 Salle Pleyel,莱比锡的 Gewandhaus 以及伦敦 Wigmore 音乐厅的独奏音乐会。

杨天娲为拿索斯片公司至今录制共计20余张唱片,曲目包括从巴洛克时期的维瓦尔弟作品直到二十世纪的伊萨伊独奏奏鸣曲专辑以及 Wolfgang Rihm 现代派作品专辑。

其中最新的 “普罗科夫耶夫小提琴协奏曲专辑” 荣获2022年度德国 “回声古典音乐奖”(OPUS Klassik) 中”年度最佳小提琴演奏家”,与小提琴大师穆特、齐默尔曼共享此殊荣。累计2015年凭借 “伊萨伊独奏奏鸣曲专辑” 以及2014年 “门德尔松协奏曲”,杨天娲至此已三次获得德国最高古典唱片奖的冠称。此外她的不同唱片专辑也被授予法国古典唱片大奖,法国乐评惊赞她 “无可挑剔、无法超越的演奏堪与海菲兹大师媲美”。她的萨拉萨蒂全套作品专辑(共八张)被美国乐评称赞”令人惊叹,不费吹灰之力的精湛技艺”,这套录音更是好评如潮,获得德国唱片乐评协会”2014年度最佳唱片”奖、法国金音叉唱片大奖、美国音乐网”全年度最优秀唱片”,卢森堡”年度唱片最佳选择”等多个奖项。

生长在北京,杨天娲四岁从师林丁丁老师,五岁起在国内比赛包揽金奖,十岁时拜师林耀基教授,十一岁起开始受邀与国内外各大交响乐团合作演出。指挥家小泽征尔授予她”明日之星”称号,艾萨克・斯特恩欣赏完她的表演后即刻发出到美国的邀请。香港媒体誉称:华人的骄傲。13岁时打破世界纪录,成为至今音乐史上灌录帕格尼尼《二十四首随想曲全集》唱片的年纪最小演奏家。2003年获 “德意志文化交流基金会(DAAD)” 特别奖学金赴德国学习。2006年获 “德国万宝龙杰出青年音乐家大奖” (Prix Mont Blanc),成为得到该奖项的第一位中国人。杨天娲现生活在德国,现在任职于瑞士首都”伯尔尼国立高等艺术学院 (Hochschule der Künste Bern)” 和德国”维尔茨堡国立音乐学院 (Hochschule für Musik Würzburg)” 两所院校的小提琴教授。音乐成长路上,杨天娲诚挚感谢林耀基教授,Jörg-Wolfgang Jahn 教授 (德国) 以及巴洛克音乐专家 Anner Bylsma (阿姆斯特丹) 的精心传授。

杨天娲演奏一把 “瓜乃利德尔・吉苏” (1730) 名琴,由新加坡的林氏基金会慷慨提供。

阿托・诺拉斯(1942年出生于芬兰图尔库)是一位大师级大提琴演奏家,也是他这一代最杰出、享誉国际的大提琴演奏家之一。

阿托・诺拉斯六岁时,便进入赫尔辛基著名的西贝柳斯学院,师从于尔约・塞林教授。在赫尔辛基完成学业后,他前往巴黎音乐学院,师从保罗・托特列尔教授,并于1964年获得巴黎音乐学院最高荣誉文凭。两年后的1966年,他荣获莫斯科柴可夫斯基国际大提琴比赛二等奖,这为他开启了通往欧洲、北美、南美以及亚洲等重要音乐厅的大门。

1970年,阿托・诺拉斯被任命为赫尔辛基西贝柳斯学院的大提琴教授,并在那里担任了40年。

此后,他受邀担任德国汉堡音乐学院的大提琴教授。他还在世界各地举办大师班,并担任最负盛名的国际大提琴比赛的评委。阿托・诺拉斯于 1980 年创办了纳坦利音乐节,并担任其艺术总监超过 40 年。1991 年,他创办了国际保罗大提琴比赛,并担任其艺术总监。他也是西贝柳斯学院四重奏的创始成员之一。阿托・诺拉斯的曲目涵盖了所有大提琴主要作品,包括当代作曲家的作品。他曾作为独奏家与世界各地顶尖的管弦乐团和指挥家合作演出。

作为室内乐演奏家,他与当代许多最杰出的音乐家合作演出。他与许多作曲家都有过密切的合作,例如大师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奥利斯・萨利宁和柳在俊。阿托・诺拉斯曾在四大洲指挥大师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演奏过他的作品。

阿托・诺拉斯录制了大量唱片,其中包括多部献给他的作品。

格莱美奖提名大提琴家谢尔盖·安东诺夫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独奏家和室内乐演奏家。世界各地的评论家

称赞他“注定成 为大提琴巨星”⸺《华盛顿邮报》;“他将精湛的技巧、温暖、穿透力强、充满活力的音色与

浪漫的音乐感性相结合,创造出了最高水准的音乐作品”⸺《布达佩斯太阳报》。在罗德岛纽波特音乐节

的一场音乐会结束后,一位评论家写 道:“......这是一场乐句高亢、音色令人沉醉的演出。”

2007年在俄罗斯莫斯科赢得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金牌后,谢尔盖开始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

巡回演出,从莫斯科音乐学院大厅到东京三得利音乐厅。他曾与丹尼斯·马祖耶夫、贝尔娜德娜·布拉哈、

凯文·菲茨杰拉德、叶卡捷琳娜·梅切蒂娜、哈维·阿·卡瓦、卡尔·庞滕、朵拉·施瓦茨伯格、约翰·莱内汉、

科林·卡尔、辛西娅·菲尔普斯、马丁·查利福、 大卫·陈等音乐家以及他的永久钢琴搭档伊利亚·卡赞采夫

合作,他也是著名的冬宫钢琴三重奏的成员,其他成员包括伊利亚·卡赞采夫和小提琴家米沙·凯林。

安东诺夫除了荣获2007年柴可夫斯基大提琴金奖外,还荣获了2008年俄罗斯表演艺术基金会颁发的

“黄金才艺奖”,并在德国尤斯图兹·弗里德里希·多茨豪尔国际大提琴比赛、匈牙利大卫·波普尔国际大

提琴比赛以及底特律美国弦乐教师协会等比赛中斩获最高奖项。他的室内乐团演出也为他赢得了莱里

卡室内乐系列“年度青年艺术家”称号,以及新英格兰 室内乐基金会和瑞典国际二重奏比赛的一等奖。

安东诺夫曾与弗拉基米尔·斯皮瓦科夫、德米特里·西特科维茨基、扬·帕斯卡尔·托蒂利耶、米哈伊尔·

普列特涅夫、马克西姆·文格洛夫、大上英二、尤里·西蒙诺夫、克里斯托弗·齐默尔曼、尤里·巴什梅特、乔

纳森·麦克菲、尤里·博特纳里、阿列克谢·沙巴林等众多大师合作。他于2014年春季首次担任指挥。谢尔

盖经常在世界各地的高校为大提琴独奏家和室内乐团举办大师课。

安妮·加斯蒂内尔才华横溢,11岁时便进入里昂的法国国家音乐学院。她师从马友友、亚诺什·斯塔克和保罗·托特里耶,不断磨练技艺,并对她的个人发展和音乐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正是这些师生早已认可了她杰出艺术家的成熟气质。她在众多国际大赛(斯赫弗宁恩、布拉格、罗斯特罗波维奇)中屡获殊荣,并开始在欧洲各地演出,最终在1990年的欧洲歌唱大赛上引起公众的关注。1997年,她被玛塔·卡萨尔斯·伊斯托明选中,在一年时间里演奏巴勃罗·卡萨尔斯的马泰奥·戈弗里勒大提琴。2006年,安妮·加斯蒂内尔荣获“年度独奏家”类别的音乐胜利奖(此前她还获得过“青年才俊”和“最佳录音”奖)。

如今,她的职业生涯足迹遍布各大洲最美的音乐殿堂(剧院、香榭丽舍剧院、金色大厅、三得利音乐厅、夏特莱剧院、维多利亚音乐厅、巴黎爱乐音乐厅、三得利音乐厅、威格莫尔音乐厅、里昂礼堂、阿姆斯特丹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室内乐演出,并与法国及国际顶尖乐团合作演出。她曾与耶胡迪·梅纽因、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和库尔特·桑德林等大师同台演出。在旅途中,她还结识了许多乐迷和作曲家,并乐于与他们交流:埃马纽埃尔·克里维内、丹尼尔·加蒂、平夏斯·斯坦伯格、克里斯托夫·彭德列茨基、米歇尔·普拉松、亚历山大·布洛赫、帕沃·雅尔维等。

在室内乐方面,她与克莱尔·德塞特(Claire Désert)同台演出,曾与克莱尔·德塞特录制过多张专辑,还有爱马仕四重奏、尼古拉斯·安吉利奇和安德烈亚斯·奥滕萨默、大卫·格里马尔和菲利普·卡萨尔、泽维尔·菲利普斯以及法国大提琴。近15年来,她的唱片屡获殊荣。她自 2003 年起担任里昂 CNSMD 的教授,并自 2022 年起担任雅鲁斯基学院的教授。

泽尼亚·扬科维奇是一位出色的一流大提琴家,一直以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和教育家的身份在世界各地开展职业生涯。泽尼亚出生于一个俄罗斯和塞尔维亚音乐世家,九岁时便与贝尔格莱德爱乐乐团首次合作演出。从职业生涯伊始,对她影响最大的老师包括姆斯季斯拉夫·罗斯特罗波维奇、皮埃尔·富尼埃、安德烈·纳瓦拉、格奥尔吉·塞伯克和山多尔·维格。扬科维奇在世界著名音乐厅的独奏音乐会,以及她与伦敦爱乐乐团、布达佩斯爱乐乐团、斯洛文尼亚爱乐乐团、马德里广播交响乐团、柏林皇家交响乐团和哥本哈根广播交响乐团等乐团合作的独奏音乐会,都获得了公众和乐评人的一致好评。她曾为加拿大爱乐乐团、Saphir、Channel Classics、PGP、Melism、Indésens 和 Calliope Records 等唱片公司录制唱片。

泽尼亚持续激励着众多作曲家为她的乐器创作音乐。她首演了许多塞尔维亚作曲家的作品,并录制和制作了专门为她创作的乐曲的版本。她也是哈姆雷特钢琴三重奏的成员,该三重奏组去年与Channel Classics合作发行了贝多芬、舒伯特和门德尔松的钢琴三重奏作品。她也是尤利尔四重奏组的大提琴手,该四重奏组专注于演奏贝多芬和巴托克的作品。该四重奏组旨在向伟大的音乐家桑多尔·维格致敬,他对四位成员的音乐启蒙都至关重要。

近年来,扬科维奇对重温早年的曲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多种场合深入研究了同一作曲家的曲目。泽尼亚·扬科维奇亦是一位充满热情的教师,自 2004 年起担任代特莫尔德音乐学院的教授。她曾于 1989 年至 2004 年在维尔茨堡担任教授,1989 年至 1991 年在贝尔格莱德音乐学院担任教授,1985 年至 1989 年在萨格勒布音乐学院担任教授。

唐品菲,大提琴音乐博士学位(DMA),于2024年5月毕业于克莱蒙特研究生大学。她先后获得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音乐硕士学位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皮博迪音乐学院艺术家文凭。她师从马雷克·施帕凯维奇博士、伊芙琳·埃尔辛教授、瓜奈里弦乐四重奏、斯蒂芬·凯茨和劳芬·劳夫曼。目前,她在阿苏萨太平洋大学和拉西瑞亚大学教授大提琴和室内乐。她积极参与室内乐和独奏的舞台表演。

唐品菲经常受邀担任比赛评委和音乐节的授课,例如:美国弦乐教师协会比赛;第六届中国全国大提琴比赛(在中国北京);美国圣何塞CMTANC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香港勋菲尔德国际弦乐比赛;施坦威仲夏音乐节;加拿大温哥华国际弦乐夏季音乐节;圣巴巴拉蒙特西托国际音乐节。许多从她工作室毕业的学生都进入了专业乐团和音乐学院任教。

唐氏的学生曾在多项大提琴独奏和室内乐比赛中获奖,包括美国Protégé国际音乐才艺大赛、勋菲尔德国际弦乐大赛、Enkor国际音乐大赛等。唐氏曾于2013年荣获美国Protégé国际音乐大赛优秀教师奖,并在2013年香港首届勋菲尔德国际弦乐大赛中荣获杰出教师奖。

娜塔莉亚出生于莫斯科,有幸真正领略了十九世纪大提琴的精髓。她师从阿纳托利·克利万斯基,后者是阿纳托利·布兰杜科夫(柴可夫斯基和拉赫玛尼诺夫的獻曲者)最得意的学生。

娜塔莉亚是一位著名的独奏家、室内乐演奏家和教师,她创办了俄罗斯最好的大提琴班之一,并曾担任莫斯科中央音乐学院亚历山大·费多尔琴科教授的助理。她还曾在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音乐学院任教。1989年,娜塔莉亚担任瑞士博斯维尔艺术馆的驻场艺术家,并于1989年至1990年在美国历史最悠久的音乐学院——马里兰圣玛丽学院教授大提琴。

1992年至1999年,娜塔莉亚在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音乐学院任教,教授大提琴、室内乐和大提琴合奏。她还曾担任新西兰国家录音艺术家,并作为独奏家与新西兰大多数管弦乐团合作演出。1998年,她因在教学和表演方面的杰出成就荣获新西兰国家杰出奖。自1999年以来,娜塔莉亚一直居住在伦敦。

娜塔莉亚是伦敦圣三一音乐学院和珀塞尔专门学校的大提琴教授,是一位备受追捧的教师,在国际上开设的大师班,她的众多学生遍布各大洲,屡获殊荣。这些学生包括在奥地利、葡萄牙、加拿大、伦敦、吉斯伯恩、大阪以及亚当大提琴比赛、勃拉姆斯比赛等国际比赛的获奖者。娜塔莉亚以前的学生目前是各大洲音乐学院的教授,他们在世界各地担任独奏和主要弦乐四重奏。娜塔莉亚曾在英国、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中国大陆、台湾、比利时、希腊、克罗地亚、意大利、新西兰等地开设大师班并在暑期学校任教。她曾担任过许多国际比赛的评委,包括亚当大提琴节/比赛、坦布里奇韦尔斯国际比赛、安东尼奥·贾尼格罗大提琴比赛和吉斯伯恩国际比赛等。

阿拉斯代尔·泰特是一位国际知名的大提琴家、表演者、录音艺术家、教育家、导师和行业领袖,致力于激励和鼓励下一代年轻古典音乐家。

在皇家北方音乐学院师从艾玛·费兰德和拉尔夫·基什鲍姆,并在巴塞尔师从托马斯·德门加完成学业后,他担任贝尔西亚四重奏的大提琴手直至2006年,期间他多次在国际舞台演出,并担任伦敦威格莫尔音乐厅的“常驻四重奏”。他为EMI唱片公司录制的舒伯特、勃拉姆斯、布里顿、莫扎特、福莱和巴伯(与伊恩·博斯特里奇、托马斯·阿德斯和托马斯·卡库什卡合作)的唱片荣获留声机奖和金音叉奖。该四重奏曾两度荣获享有盛誉的皇家爱乐协会奖,并成为首批BBC新一代艺术家。

在担任青年古典艺术家信托基金(YCAT)首席执行官之前,他曾担任伦敦市政厅音乐戏剧学院和皇家荷兰音乐学院(RNCM)的室内乐系主任,马德里索菲亚王后音乐学院教授,并定期在欧洲室内乐学院(ECMA)、Pro Quartet基金会以及斯内普麦芽厂的布里顿·皮尔斯项目授课。他曾在加拿大班夫艺术中心和格伦·古尔德音乐学院、美国新英格兰音乐学院和斯坦福大学举办大师班。他经常受邀担任班夫、大阪、墨尔本、威格莫尔和维也纳/海顿音乐比赛以及悉尼国际钢琴比赛等国际比赛的评委。

他目前是布里顿·皮尔斯艺术公司的理事会成员,以及芒斯特伯爵夫人信托基金和安·德莱弗信托基金的受托人,此前曾担任Live Music Now的英国理事。阿拉斯代尔是皇家北方音乐学院院士、皇家音乐学院荣誉院士,并荣获英国管弦乐团协会(ABO)2016年度艺术家经理奖。他还是伦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学院院士委员会的院士兼副主席,以及高等教育学院的高级院士。

阿拉斯代尔还在伦敦的私人诊所担任了十年的心理动力学治疗师。

现任天津茱莉亚学院小提琴教授,何为也是茱莉亚在中国的全球唯一分校的首席执行官兼艺术总监。加入天津茱莉亚学院之前,何为曾在旧金山音乐学院执教 17 年,担任小提琴教授及弦乐系主任。他的学生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频频获奖,并在世界一流的交响乐团中担任独奏。何为经常在美国、欧洲和亚洲的顶级音乐学院和大学举办大师班。此

外,他还曾担任富布赖特高级专家。

作为一名活跃于舞台的小提琴家,他曾与许多世界著名艺术家及乐团合作,包括茱莉亚弦乐四重奏、康科德弦乐四重奏、上海四重奏、弗朗西斯科钢琴三重奏等重奏组的成员以及旧金山交响乐团。并在各地享有盛誉的音乐厅演奏,包括纽约卡内基音乐厅、华盛顿特区肯尼迪中心、伦敦皇家阿尔伯特音乐厅、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韩国首尔艺术中心,上海交响乐音乐厅及中国国家大剧院等。

何为早期在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接受音乐教育。赴美后,在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攻读本科,并在旧金山音乐学院研究生期间专修室内乐。大学期间,他发起成立了新中国三重奏,并屡获殊荣。毕业后不久,他便加入了旧金山交响乐团第一小提琴声部。此后,他还与旧金山交响乐团的首席演奏员们共同创立了“桥”室内乐大师重奏组。

何为于2017年加入天津茱莉亚学院行政领导团队,担任艺术总监兼学术院长,负责组建国际一流的常驻教师团队并领导学院学术及演出事务,树立至臻艺术标准。在他履任首席执行官兼艺术总监的新角色之后,他继续引领天津茱莉亚这一合作办学机构创新音乐教育方式,并扩大茱莉亚在亚洲的国际影响力。

盛利,上海音乐学院管弦系党总支书记,上海音乐学院中提琴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柯蒂斯音乐学院驻校艺术家(教授),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CM)客座教授,入选2023年度首届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项目,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02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中提琴硕士研究生,师从沈西蒂教授,留校执教至今。

近年主持负责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度唯一的弦乐项目“弦乐艺术表演人才培训”项目;获得上海市园丁奖、贺渌汀基金奖特等奖、上海文艺人才优秀教师奖、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校长奖一等奖、上海唐君远优秀教师特等奖、上海徐汇区教育系统“骏马奖”等。並在国际国内各大比赛中多次担任评委,如维也纳古典弦乐比赛、英国塞西尔·阿罗诺维茨国际中提琴比赛、英国特蒂斯和阿罗诺维茨国际中提琴比赛、中宣部举办“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弦乐人才展演活动等。

执教的学生近年屡次在国际比赛获奖,主要有2025年日本东京国际中提琴比赛第一名;英国特蒂斯(LIONEL TERTIS)国际中提琴大赛第一名;俄罗斯穆拉文斯基国际弦乐比赛第一名;美国华盛顿国际弦乐比赛第一名、美国华盛顿约翰森(Johansen)国际弦乐比赛第一名;美国纽约青年艺术家选拔赛 (YCA)第一名;美国普利姆罗斯国际中提琴比赛最佳协奏曲演奏奖、最佳巴赫演奏奖;全国中提琴比赛第一名等。

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出版的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若干篇学术论文,分别发表于《民族音乐》、《交响》、《乐府新声》、《人民音乐》与《音乐研究》等。公开出版30万字左右的学术专著:《中提琴演奏艺术与教学探索》。出版了大量教材如:《学生室内乐团训练曲集》、《康帕诺利41首中提琴随想曲》等,同时录制了大量示范音响制品,如:人民音乐出版社、人民音乐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的徐孟东教授《交响幻想曲--为中提琴与管弦乐队而作》这部作品的中提琴独奏;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中提琴中国作品集》以及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中提琴协奏曲选》中的若干首曲目等。

主办单位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哈尔滨音乐学院

承办单位

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哈尔滨演艺影视集团有限公司

哈尔滨哈音资产经营有限公司

赞助单位

哈尔滨马迭尔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

勋菲尔德国际音乐协会

勋菲尔德弦乐比赛官方网站

schoenfeldcompetition.com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