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联赛打到这会儿,就跟东北冬天的大铁锅似的——表面看着平静,底下早沸腾得咕嘟冒泡了。 争冠那仨哥们儿还在较着劲,降级区的兄弟们正为留在中超这个豪华澡堂子拼命搓澡,可咱今儿个不聊这些热闹,单说里头藏着的大连味儿!
要说最让人拍大腿的,还得是长春亚泰那个37岁的老炮儿谭龙。 这哥们儿就跟大连街边那家开了二十年的烧烤摊似的,看着不起眼,真到啃硬骨头的时候绝对顶得上。 9个进球排射手榜第十一,搁别的队早吹成城市英雄了,可人家愣是在长春闷声发大财。 每次看他带球冲起来,那股子拼劲儿就像当年在大连实德训练基地,穿着褪色球衣跟野孩子们抢破布球似的——岁月这把杀猪刀愣是没把他骨子里的狼性给磨平。
再瞧瞧北京国安的林良铭和浙江队的陶强龙,这俩小伙子就跟大连海鲜市场的活螃蟹似的,上桌就能横着走。 一个6个进球,一个同样数据,踢得那叫一个虎虎生风。 特别是林良铭,每次回大连比赛,看台上大爷大妈举着女婿回家的标语牌,比自家孩子考上清华还乐呵。 要我说啊,这哪是踢球? 分明是游子归乡带着见面礼呢!
上海申花这边更绝,活脱脱成了大连足球的老干部活动中心。 38岁的于汉超跟小区里下棋的老棋友似的,看着不声不响,关键时刻来个妙传准能绝杀。 5个进球3个助攻的数据不算炸裂,可您算算他场均跑动距离,比小年轻还多出二里地! 高天意更是了不得,8个助攻排中超第二,关键传球63次排第三,这数据要是搁菜市场,绝对能挂个大连海鲜特供的招牌。 要我说申花教练组得给这俩大连崽儿立雕像——左边刻着传帮带,右边写着不服老。
不过要说最让人揪心的,还得是那些可能回不来但永远刻在大连DNA里的名字。 上海海港的李帅,当年在海港踢得风生水起,现在偶尔客串助攻,就跟老邻居串门似的,来就来呗还总带着礼物(四个助攻)。
天津津门虎那俩小伙子,王献钧解围92次,黄嘉辉场场玩命,虽然现在听不见我爱大连的呐喊,但脚法里还带着海蛎子味儿。
您说这些大连子弟兵为啥都在外面混得风生水起? 我琢磨着啊,就跟大连的樱花似的——根扎得深,枝丫才能伸得远。 小时候在星海湾踢野球冻得鼻涕冒泡,长大了在顶级联赛踢出名堂暖烘烘。 就拿谭龙来说,当年在大连铁路队踢球时,冬天训练完冰碴子都能挂在睫毛上,现在37岁还能冲刺抢点,这份狠劲儿可不是一天两天练出来的。
不过咱也别光顾着煽情,现实问题摆在那儿:下赛季大连英博要是真想搞全大连班,光靠情怀可不行。 您算算现在中超转会市场,一个靠谱前锋的身价够买十吨海蛎子! 再说那些在外漂泊的老将,人家在北上广深住着大平层开着豪车,突然喊回老家踢中甲,这画风转得比大连的天气还快。
但要说大连足球的底蕴,那可不是吹的。 从盖增君到迟尚斌,从张恩华到孙继海,再到现在的新生代大连帮,就跟大连的啤酒文化似的——泡沫下面藏着真材实料。 您看看这些小伙子们,哪怕在客场作战,只要镜头扫到大屏幕出现大连字样,立马跟打了鸡血似的跑得更欢。 这哪是简单的地域荣誉感? 分明是刻在骨子里的足球基因在作祟。
现在的中超就像盘东北乱炖,什么口味都有,可大连这道海鲜蘸酱永远是最地道的那一口。 等哪天大连英博真把谭龙、于汉超这些老将请回来当教练,带着陶强龙、林良铭这些新生代打比赛,金州体育场的呐喊声保准能把房顶掀喽!
所以说啊,足球这玩意儿就跟海蛎子似的——看着浑身是刺,剥开全是鲜嫩多汁的真心。 大连足球这些年风风雨雨,可就像星海广场的百年城雕,浪打风吹依旧屹立不倒。 甭管下赛季能不能凑齐大连帮,只要金州体育场的红旗还在飘,只要还有孩子在沙滩上踢着易拉罐追梦,咱大连足球的魂儿就丢不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