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巴黎奥运会中国人就已经创造历史,正是在网球赛场上

这四人都是留学生,是当时较有名气的网球选手,他们也曾代表中国出战国际网球赛事。例如马来西亚华侨邱飞海,在1923年、1925至27年都赢得马来西亚网球赛男单冠军;1927年他与另一网球好手林宝华,代表中国在第八届远东运动会夺得男双冠军。

五位老将合影自右至左:黄保强、刁作谦、凌道杨、吴仕光、江道章。(来源:《勤奋体育月报》,1937年第4卷第7期第8页)

而韦荣洛则是近代香港历史上著名的银行家、商人和政治家韦宝珊之子,也是香港知名的网球选手,曾在1920年于英国读书时参加了温网男单比赛,首轮获胜,次轮失利,这很可能是中国人首次参加温网。1924年,他作为队长,和其他两位选手组成了中国网球队,首次参加了在纽约举行的戴维斯杯网球赛。

韦荣洛的照片(来源:chinacomestomit.org)

1923年6月10日,上海《时报》刊登了一篇名为《敦请中国加入》的报道:

第八次万国运动会,将于一千九百二十四年在巴黎举行,中国运动协会名誉书记葛雷博士已收有该会正式请帖,敦请中国加入…...葛雷博士现已函覆该会,中国当予万国运动会各项运动极力之扶助,且如有机会,当派遣代表参与比赛。

1923年6月10日报纸版面(来源:微电影《百年前的那次出发》)

葛雷博士(Dr. J. H. Gray)是美国人,是当时远东体育委员会名誉秘书,他对中国参与1924年巴黎奥运会抱有积极的态度,当时的北洋政府没有主管体育的部门,于是他联系时任国际奥委会中国代表委员的王正廷,希望他能帮忙找到一些可以参赛的选手。

于是在多方努力下,邱飞海、吴仕光、韦荣洛、吴仕章这四个名字出现在了中国奥运参赛队员的名单上,1924年4月28日,巴黎奥运会组委会接到葛雷从上海发来的正式参赛电报,第一时间向新闻界公布消息:中国运动员将首次参加奥运会。同时将中国选手的名字,正式列在巴黎奥运会草地网球比赛的赛程表上。

葛雷发给巴黎奥组委的中国正式报名表(来源:微电影《百年前的那次出发》)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当时的奥运会名气并没有今天的这么大,运动员们对参与这场赛事并不一定抱有强烈的兴趣,并且巴黎奥运会的时间与同时期的戴维斯杯有冲突,戴维斯杯在网球运动员心目中的重量是要远远大于奥运会的。

更麻烦的是,葛雷、王正廷等人与其他运动员都不在一个地方,大多数运动员甚至都不在中国,众人的交流都依靠电报和信件。当时从上海到巴黎,坐船需要50天的时间,舟车劳顿不说,相关的费用由谁来承担也是个问题。重重困难给当时运动员的状况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最终的成行。

最终遗憾的是,四位中国网球选手虽然成功报了名,但没有去参赛。如上所述,韦荣洛等人参加了当年举办的戴维斯杯。

在1924年巴黎奥运会上,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口号。然而当时积贫积弱的北洋政府,哪有什么官方的体育组织?国家哪里能帮助苦难的中国人民“更快、更高、更强”?虽然有像葛雷博士这样的外国人主持的体育组织,也在帮助中国人迈向世界体育的舞台,但他们不了解中国,也无法代替中国人。

幸好,百年后中国人已经站了起来。如今,中国队出现在奥运赛场上,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我们再也不必像100年前的韦荣洛等人所面对重重困难那样,最终只能遗憾退赛。2024年的巴黎,中国代表团不再是100年前的四个人,而是四百零五名奥运健儿参加,他们将再一次书写属于中国人的奥运荣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